集团首页| 微博关注| 加入收藏

账号:
密码: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钢材价格洗礼引发的思考

很少人,也很难想象的到,2015年5-6月国内钢铁价格陷入一片超跌中,超低的价格一跌跌回上世纪90s的价格,纠结于“2”、趋近于“1”的普材成交价让钢市在惊愕中不知所措。而此时此刻,钢企受制于半年产量考核和银行信贷考核,5月中旬粗钢产量尽然升至近九个月新高,虽然市场普遍预计3季度钢厂检修力度将明显增大,开启限产保价的作用,但短暂的饮鸩止渴不能根除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煎熬还将持续。那么,面对未来钢价持续超低位的超跌以及企业利润率的不断下移,我们钢铁行业还将面临怎样的考验,笔者想借助以下探讨带来一些思考。

首先,我们先从历史中看能否找到一些贴合中国钢铁先行格局的历史教案,从中能看到什么?

上世纪美国钢铁船大难掉头 调整时间跨度长

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近30-40年的钢铁发展史,多数国家都遭遇过产业衰退-复苏的过程,但具有可与中国钢铁近况相比较并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钢铁工业从1976年至今的后工业时代。

自1973-1975年石油危机以后,美国经济陷入萧条,社会总需求不足,导致钢铁产量也从1973年峰值1.37亿吨快速下降。此时,美国政府通过财政扩张、金融杠杆等工具对经济进行整体调节和干预,并推行行业贸易保护政策,粗钢产量在1978年实现了1.24亿吨的小阳春,但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及历史包袱沉重,再加上日本钢铁工业的崛起,美钢企普遍面临经营和财务危机,产量又进入下降通道,在1982年年产量滑入谷底,为0.68亿吨,相对于1973年接近腰斩。在随后时间里,粗钢产量仅在2000年超过1亿吨以外,其余年份均低于此水平,2014年产量也仅在0.87亿吨的水平。

其次,美国钢铁企业在产量下滑中也面临着较重的回归成本和先行成本问题。其中80s全国在岗工人只有十几万人,但要负担退休工人和家属70万人左右,沉重的“遗留” 成本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美国钢铁工业发展。虽然随后美国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增长保持了中速,但钢铁工业依然缺乏增长动力,又面临着产能过剩与需求起落的反复波动,钢铁企业所承担的生产成本、环境成本都比较高,而且行业低价格、低利润阻碍钢铁公司进行大规模并购,产业升级缓慢。直到2000年以后,随着大规模管理及技术改革、高技术的扩散和渗透,以及产业合并联盟的来袭,美国钢铁工业在美国经济结构的引导下才做到了“衰而不退”。

因此,纵观后工业时期美国钢铁工业近40年的发展,行业呈现出衰退周期长、历史成本问题突出、产业升级缓慢的特点,即使后期走出泥潭,也繁荣不在。

那么,回过头看中国钢铁工业现状,我们也有着与美国钢铁工业衰退初期许多类似的地方,如社会总需求下滑,低收益、低投资需求和低价格也随之相伴等等,尤其是中国钢铁行业从建国发展至今,从未受到过像今年这般价格的冲击,即便在2008年次贷危机影响,腰斩后的绝大多数普材价格也有3500元/吨左右,并未跌至今年2000-2400元/吨的超低水平。那么,到底是什么促发这种超跌,未来又会有什么样周期性运行轨迹可以参照,笔者简单展开谈之。

低收益、低投资需求和低价格还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经济衰退中的供求失衡多半都是供大于求。尤其是社会总需求不足容易倒逼行业改善经营管理、寻求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但此时低价格却难以回升,产品利润率低且销售困难,进而引起生产滑坡,产量下降,挫伤企业积极性,妨碍寻求先进技术,最终导致行业低增长、低收益、低投资需求和低价格水平。能够改善这种命运的,一是社会总需求正增长或增速加快;二是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市场调节下再度实现供求再均衡。不过,无论是实现以上两类中那一种都是要时间换取质变的过程,相对不易。

从以上经济理论简述来看,美国上世纪钢铁工业的衰退期调整大体沿循这个基本规律在运行,并且我国钢铁行业在经济衰退中也基本贴合这种路径在行经,只是我们一只脚才刚刚踏进社会总需求不足所引发行业调整的初始阶段,就要面对以下中国特色行业顽症,为市场调节之路带来一定阻力。

1. 销路较好的低端产品容易挤占社会资源配置、降低劳动生产效率,破坏市场淘汰低效资源的机制,妨碍行业可持续增长;

2. 市场重视“短线快效”的商业模式,导致低端同质产品重复性生产严重,加重原有瓶颈产业的供需矛盾,造成价格信号被严重扭曲,加重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低下;

3. 钢企考核体制与市场自我调价机制存在脱节现象。国有钢企侧重于供给管理、轻于需求管理,导致总需求不足的趋势不断加深,使行业发展长期处于失衡并衰退的状态之中。

由于现行钢铁行业面对的是总需求不足这种内生性积累问题,限产保价仅仅为显性短线行为;从中长期来看,低增长、低收益、低投资需求和低价格水平还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产业升级在借助于市场调节的过程中还将依赖于政策引导,才能走向科学而健康的发展道路。其次,从经济周期中的财政扩张和金融抑制政策来看,2%以下的低利率还将在中国持续2-5年;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要2年左右才对实体经济产生效用。因此,鉴于上述判断,我们要积极调整心态,做好面对低价格或是超低价格这一新常态。

钢铁电子商务将加速行业调整

钢铁电子商务受制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钢铁工业,其发展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虽然明显异于老百姓广泛使用的消费品电子商务模式,但其革新和破坏力将加速钢铁工业的调整与升级。

目前钢铁电商主要由钢厂、贸易商和第三方资讯网站瓜分领土。钢厂侧重于物流,产品直发终端;钢贸商仰赖于将自身业务链从线下移植到线上;第三方网站转做现货市场为主,通过烧钱、低价倾销的模式将线下业务流搬到到线上,有着明显培育市场、积攒基数的考量。虽然新兴行业存在以上三种主流分类,但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并非纯粹与成熟,仅仅是长跑前的助跑阶段,业务垫资、融资,以及商业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中。

不过即便如何,笔者认为,钢铁产业销售渠道的重构已经在悄然演变中。首先,钢厂将在政策引导下实现区域性、结构性的兼并重组,改善以往资源错配格局,明显提高行业集中度,凸显资源优势地位,并引发信息管理和技术的革命,激发潜在生产力。其次,传统经销商将逐步由服务性钢铁电商所替代,并且电商集中度高,产业链分工合作,现实多渠道对接,出现大者恒强的发展趋势。再者,未来定价权未必掌握在传统手持资源的钢厂手中。行业衰退时期,异常激烈的同质性价格竞争将改变市场格局,尤其是带有互联网特征的低价和零边际成本社会效应,将冲击行业利润率,加速行业调整,曲线完成产业升级。

最后想说的是,任何一个行业的产业升级都是曲折不易的,比如中国的白色家电、欧美汽车、日本电游,要么在涅槃中重生、要么逐步淡出市。纵观成功案例都配合着管理、技术和信息的升级,洗去过往繁华、成就今日新貌。

虽然,当前我们中国钢铁业存在较多历史顽疾和存量问题,不是短短两三年就能褪去的,需要为更长的时间纬度来衡量,但迎风破浪、跟进时代的发展,才有看到未来希望的机会,因为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与坐吃等死无疑。(意达钢材信息)